被遗忘的顶流:太原电力学校!曾经是山西人实现阶层跨越的平台
但这就是历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考进太原电力学校,基本意味着人生被彻底改写,你自己甚至你的家人都将实现阶层跨越——从农民到干部的跨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亟待发展,尤其是电力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
1955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北电业管理局太原电力工人技术学校在三晋大地应运而生。 这所最初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学校,在创建之初面临着诸多困难——学校的基础设施简陋,教学设备匮乏,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怀揣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坚定信念,开始了艰难的办学之路。他们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这所学校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蜕变。1960年,随国家对电力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它升格为山西省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成为当时少有的电力高等教育机构。这一转变,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校开始拥有更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到了1981年,学校以太原工学院电力分院的名义招收本科生。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电力系统输送了首批高学历人才。在这11年里,学校的教师们精心教学,学生们刻苦学习,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为未来的电力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毕业生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快成为了电力系统的中坚力量。
1992年,学校正式定名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迎来了黄金时代。此时的学校,已拥有了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1998级校友李琦回忆,入学时教室窗户尚未安装玻璃。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呼啸着穿过教室,像刀子一样割在同学们的脸上。然而,同学们并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吓倒。他们裹着军大衣,在寒风中认真地画着电气图纸。哈气在绘图尺上结霜,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他们只是轻轻地用手擦去,继续专注地工作。没有人抱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毕业就能捧上“铁饭碗”。在那个就业竞争激烈的年代,进入电力系统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为实现这个目标,同学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堪称电力系统的干部摇篮。 当时实行的包分配制度,为该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毕业生们可以直通省市级电力局、电厂核心岗位,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们一毕业就能够进入到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环境中。
在1990年代,该校毕业生入职年薪可达普通工人3倍,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收入。这种高收入不仅让毕业生们能够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学校采用的全实操培养模式,锻造了学生们过硬的技能。在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注重培育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他们带领学生们走进实验室和工厂,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在大三时已能独立完成发电厂二次保护设计,这比同期本科生更受企业青睐。山西电网系统70%以上班组长出自该校,形成了“师兄带师弟”的行业生态。校友们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为新毕业的师弟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机会。这种校友网络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为学生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95年毕业生王建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他从小就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学习非常刻苦。毕业后,他从临汾电厂值班员起步,凭借在校练就的继电保护专长,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遇上问题总是积极主动地去解决。他经常加班加点,研究继电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跟着时间的推移,王建军的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他不断得到晋升的机会,逐渐成长为华北电网调度中心技术骨干。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实现了从农家子弟到行业专家的蜕变。他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也为其他校友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为全国最后一批保留专科层次的电力院校,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 在1980 - 2000年间,学校培养了3.2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成为了基层电力行业的中坚力量。
当时,县级供电所和中小型电厂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学校培养的这些毕业生正好填补了这一技术真空。他们带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奔赴基层一线,为当地的电力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保障了当地的电力供应。
学校的教授团队研发的“凝汽器铜管除垢工艺”,是一项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在电力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凝汽器铜管的结垢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厂的难题之一。结垢会导致凝汽器的传热效率下降,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学校的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研发出了“凝汽器铜管除垢工艺”。这项工艺简单易行,效果非常明显,在山西30余家电厂得到了广泛应用。单台机组年节约燃煤800吨,这不仅为电厂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学校还是职教改革试验田。首创的“电厂即课堂”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大三全年驻厂实习,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在做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们在电厂中,直接参与到电力生产的所有的环节中,亲身体验电力工作的真实的情况。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实现了从校园到岗位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们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价值。
2014年,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这标志着这所曾经的行业名校开启了新篇章。
在学科升级方面,学校保留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传统优势专业。这些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还新增了智能电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方向。随时代的发展,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学校及时作出调整学科布局,新增这些专业方向,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在科研突破方面,大东关校区建成了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有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优秀的科研团队,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特高压输电、电力大数据领域,学校取得了17项专利。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与影响力,也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山西电力系统基层干部60%以上为该校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基层岗位上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山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他们在工作中不停地改进革新,积极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这座曾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学校,虽已隐入山西大学的楼宇群中,但它留给时代的印记却永远有人记得!
当年的太原电力专科学校和山西财税专科学校是特别牛的两所大专,可惜后来发展很一般。
唉,当年就差点报了这个学校,结果被家长改成一个什么护理学校,最后考上也没去
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提醒,按照广州市往年流行特点,广州市在4-6月份会出现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
记者4月19日从广州铁路公安局深圳公安处获悉,近日,一名旅客在深圳北站强行阻挡列车车门关闭,已构成“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被深圳铁路警方行政拘留。
近日,成都新津区一80岁的市民在家中,利用微信添加了一陌生好友,对方自称是某公司“理财大师”,可带其投资理财赚大钱。
企业可以没利润,但不能没有现金流#企业规划 #供应链金融 #伟涛供应链 #实体厂家 #企业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岭村公布初婚奖励政策,另外生育补贴政策也正在走流程有待表决。记者梳理发现,从2023年开始天河猎德村“打响头炮”奖励生娃,去年番禺傍江东村和新水坑村,黄埔下沙经联社也陆续跟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记者从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了解到,为更好满足市民办理车驾管业务的需求,近日,其创新推出“好办车管”服务套餐。据悉,济南市现有机动车417万,机动车驾驶人378万,电瓶车472万,2024年共办理车驾管业务455万笔,同比增长5.
鼻咽癌是在我国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此前,一则“世界羽毛球名将李宗伟用质子治疗消灭早期鼻咽癌”的新闻在网络传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最近有了大动作,2025年4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突然宣布对一大堆中国商品的关税给出了豁免,包括自动数据处理器、计算机、手机、半导体还有通信设施这些高科技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