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养殖海参亏损巨大 山东小镇田横受波及
室内养殖,大约每隔3-5天就要进行倒池,清除池内的残饵污物。传统的方式是人工将海参笼一个一个挑起,把笼里的海参倒出来。
海参倒池机的出现,使这个环节的工作量大幅度减少。据山东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王亮介绍,使用自主研发的海参倒池机至少能减少该环节1/3的人工成本。
除此之外,笔者在山东安源水产公司还见到了板式换热器。据介绍,冬天海水的温度低,而海参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6℃,大部分育苗场都采用锅炉加热,而板式换热器则可通过排出的废水的温度来加热新进海水,节约能源的效果十分明显。
“公司育苗水体5万立方,整套板式换热器耗资2000万元,但一年可节省2万吨煤,折合人民币1800万元,所以几乎是当年就能收回成本。而板式换热器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至少是10年,热交换率可达90%以上。”王亮说。
据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海参养殖面积为1.6万余亩,2011年增加到了2.6万余亩,几近翻番。
现在的田横镇大约有7000个海参育苗棚,可能是全国最集中的海参保苗基地。田横镇一年出两季海参苗,春苗供应北方市场,秋苗则供应以福建地区为主的南方市场。
羊山后村在田横镇最早兴起海参育苗,从蓬莱拿苗回来再行标粗后销售,原本靠捕捞为生的当地渔民充当了海参育苗行业的主力军。
李朝阳是羊山后村规模较大的海参育苗者,有上万立方水体的育苗车间,他同时也是羊山后村支部书记、羊山海参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近几年,海参养殖业特别是“北参南养”兴起后出现井喷式发展,羊山后村的育苗棚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已发展到没有可拿来建棚的地方了”,李朝阳告诉笔者。如今,羊山后村全村约700户人家都跟海参打交道,其中500多户有自己的海参育苗车间,其余则从事相关配套服务业,如经销海参饲料、药物、煤(冬天升温保苗)及搭棚、中介等。
传言10月左右的田横有“三怪”。“一怪”:大小宾馆人满为患,入住者大多数都是操着南方口音的外地人;“二怪”:海参苗养殖户穿胶鞋开豪车,忙得不可开交;“三怪”:银行门前排成行,居民大清早就去排队准备查账收钱。
然而今年,这“三怪”却没那么明显,笔者11月初到田横,到处仍是一片冷清,昔日的忙碌场景俨然不在。
近三年来,“北参南养”刺激着福建海参养殖业规模逐步扩大。但2012年春季,福建海参滞销,山东、大连的海参收购商趁机压价收购,海参养殖户大面积亏损。“北参南养”在初尝甜头之后陷入困境。
福建宁德养殖户吴老板介绍,“我去年抓了300万的苗,赔了100万,已经算是赔得少的了。亏得最惨的差不多赔了80%,投入了200多万,最后收回的不到50万。有统计数据说,去年福建总共投了3000万斤海参苗,大概亏了25亿。”
去年,吴老板10月初就到山东采购海参苗了,而今年11月初才到的。据了解,福建海参年初遭受价格滑铁卢后,小户已无资金了,养殖大户也有一部分选择退出海参养殖业。“大家现在都在观望,等苗价再降一点。今年福建大约有50%的人退出海参养殖,购苗量估计减少1500万斤左右”,吴老板说。
李朝阳也这样认为,“目前前来购苗的南方养殖者还不到去年同期的1/5,以往的老客户中,有不少人今年已经没钱或者不打算养了。还有资金的也是说等过段时间再看情况,都在等苗价降到最低。”
李朝阳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田横今年的秋苗产量同去年持平,平均每个棚产3000斤,7000个棚,总产量将达2100万斤。全镇按照今年福建海参养殖减少50%的比例来算,田横大概就有近万斤的海参苗无处可销。
对此,田横的育苗者计划进行大田和海域养殖。虽然田横已无土地可拿来养海参了,但很多人计划往黄岛发展大田养殖,把现在的参苗养成商品参。多数育苗者表示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不会有什么利润,但或许能解决苗种周转问题。“现在山东地区成品参的价格约90-100元/斤,而目前苗价最多也就100元/斤,预计明年的成参价格仍将持续在90-100元/斤。”这是多数准备养殖商品参的田横人的想法。
据了解,上市公司山东东方海洋集团计划在田横发展10万亩的海域滩涂来养殖海参,项目正在审批中。
“如果能审批下来,这将有效解决田横海参苗的销路难问题。”李朝阳激动地说道,“养殖海参,应该说比其它的鱼、虾养殖都容易管理,只要把饵料、水质控制好,基本就没问题。我很佩服南方人,像福建的海参养殖者,他们能抱团出击,成立协会。在北方,即使成立了什么协会,大家也不那么齐心一致,发挥的作用很小。但现在遇到棘手的问题了,田横的育苗者也在思考,向南方人学习,开始琢磨以合作社为单位做大面积海域养殖。”